负电压电路(负电压电路的计算公式)
本文目录一览:
- 1、负电压是怎么产生的?
- 2、数字电子电路为什么要用到负电压
- 3、负电压存在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呢?
- 4、什么是负电压?负电压如何产生?应该如何选用?
- 5、LM2576负电压电路
- 6、一文看懂经典BUCK-BOOST负电压电路
负电压是怎么产生的?
1、负电压的产生原理基于电路的接地规则。在电路中,电源正极通常与接地系统连接,而电源负极则与之形成相对的电压。因此,当电源正极接地时,对应的低电压状态即为负电压。以显示器为例,其负电压的生成通过变压器线圈中的二极管实现。具体操作时,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到输出端,而其正端则接地。
2、负电压的产生原理,主要在于电流流动的方向以及电压参考点的设定。电源正极接地,表示其相对于地的电压为零,那么与此相反的电压点即为负电压。以显示器为例,其内部的变压器线圈通过二极管连接,当二极管的负极接至输出端,而正极则接地时,即能形成负电压。
3、因此,当电动势的方向与标准电势的方向相反时,就会产生负电压。在电路中产生负电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反相器(inverter)。反相器是一种电子元件,它能够将输入的信号反转,即当输入为“1”时输出为“0”,当输入为“0”时输出为“1”。
4、再加一份电池;用运放分解出一个中点电平作为地电平,电池的正负极就是正负电源;用“极性反转”开关电源产生负电源。用交流电:用双绕组变压器或有次级中心抽头的变压器分别整流出正负电源;单绕组变压器采用半波整流,二极管指出负载可以整出正电压,二极管指向电源,整流出负电压。
5、这个时候,这个电源我们就把它叫作正电源,因为它的正极相对于地的电压是5V。如果两个完全一样的5V电源串联(类似手电筒里面两节串联电池)。在两个电源连接点上引出一根线,把这根线的电压认为是0,这时候串联电源的正极端电压是5V,而负极端相对于那个0电压就是-5V,负电源就是这样诞生的。
数字电子电路为什么要用到负电压
1、综上所述,数字电子电路中采用负电压的原因主要在于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简化电路设计和降低成本。负电压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逻辑电路的性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电子技术的发展。
2、有些芯片,如A/D转换芯片,还有运放等等,需要双电源,就是有一个正电压,有一个负电压。还有一些大功率的功放电路,用的是OCL电路,就要用双电源。所谓的正负电压,都相对地而言的,正电源的负极接地,正极就是正电压。而把电源的的正极接地,负极就是负电压。如下图,就是双电源。有正负电压12V。
3、所谓的“负”电压,是相对“零”电势来说的。在输出端,选定某点的电势为0,则电势是“负”的那端与0电势端组成的电压输出叫“负”电压。电势是“正”的那端与0电势端组成的电压输出叫“正”电压。
负电压存在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呢?
在中国电路设计中,负电压还被巧妙地用于自毁电路的保护机制。许多芯片内部的保护电路对负电压不设防,因此通过施加适当的电流,即使低电压也能引发保护动作,防止芯片被恶意损坏,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负电压在电力电子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加速器件关断过程、提高电路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它为设计高效、可靠的电力电子系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推动了电力电子技术的持续发展。
正负电压的用处是在功率放大器上,或者电源逆变器上,用作正弦电信号的放大电源。电压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 1伏特等于对每1库仑的电荷做了1焦耳的功,即1 V = 1 J/C。强电压常用千伏(kV)为单位,弱小电压的单位可以用毫伏(mV)微伏(μv)。
电压和电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事物上每一点都会对应一个电势,表明它能够驱动负载的能力,只是能够,但不一定真要驱动。电压就是指某两点之间电势的差。也就是存在参考点的问题,参考点不同,电压是不同的。一个负电压是选了一个比它本身高的电势的缘故。
交流电压中的正负电压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因为它任意一点的电压是时刻在变化的,一会正一会负。正负仅仅代表了电子的流向。是的正电压与负电压是不是都是推动电荷运动,它们所形成的是一个电场,在场内电子受到场力的作用而作运动。方向相反。
什么是负电压?负电压如何产生?应该如何选用?
负电压概念涉及电路电源的设定。通常,电路仅需单电源供电,无须额外负电压。一般情况下,电源负极设定为0电压,电源正极输出正电压,无需特意设定电源正极为0电压,负极输出即为负电压。若电路需求负电压供电,则可以将一组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组电源负极。
在电路中,产生负电压,很简单,从整流二极管的正端输出,即为负电压。从负端输出的,即为正电压。整流电源的公共端,就是零电压(零电位)。正负电压的用处是在功率放大器上,或者电源逆变器上,用作正弦电信号的放大电源。电压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
负电压是指电动势与标准电势的方向相反的电势。在一般情况下,电动势的正方向是指电子流动的方向,而标准电势的正方向是指电动势减弱的方向。因此,当电动势的方向与标准电势的方向相反时,就会产生负电压。在电路中产生负电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反相器(inverter)。
电压有负值。电压的大小是相对于选择的参考而言的,当实际电压低于比较电压时,电压值为负。另一种情况:当选择的电压参考方向和电流参考方向相反时,参考电压为实际电压的相反数。电压和电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事物上每一点都会对应一个电势,表明它能够驱动负载的能力,只是能够,但不一定真要驱动。
电压的定义及其正负性:电压的大小是相对于一个选定的参考点而言的。当实际电压低于比较电压时,电压值为负;当实际电压高于比较电压时,电压值为正。正负电压的确定依赖于参考零点,通常情况下,这个零点是地球的地壳。然而,在电路图中,零电平是设计者指定的。
有些芯片,如A/D转换芯片,还有运放等等,需要双电源,就是有一个正电压,有一个负电压。还有一些大功率的功放电路,用的是OCL电路,就要用双电源。所谓的正负电压,都相对地而言的,正电源的负极接地,正极就是正电压。而把电源的的正极接地,负极就是负电压。如下图,就是双电源。有正负电压12V。
LM2576负电压电路
1、当内部三极管导通时,系统可能短路(24V - D1 - U6 Pin 1 - U6 Pin 2 - L3 - Ground),因此LM2576通常不应用于产生负压。 电路接法比较:对比昨天贴出的电路和今天的情况,昨天使用的是通常可调的LM2576,因此反馈脚接有两个电阻。
2、二极管的电流就是来自LM2576振荡波负半周,这个电流的路径是二极管正极——二极管负极——LM2576的2脚——LM2576内部——LM2576的3脚——二极管正极。如果二极管改成负极接地,这个电路的输出电压就会是负电压。你看看下边的原理示意图就容易明白了。
3、正反接当然都有输出了,你上个问题问过了,告诉你反接会爆掉或影响滤波性能。电解电容的极性是其化学原因决定的,跟充电电池一样,不能反过来用,即使有容量,也不能达到标定的容量。电解电容始终于所以位置电压的极性相同。
4、一楼你的回答算无知了。用PWM是正电压的,但它是一个频率量,以开关频率量来控制一个电路的导通即可以产生负电压,DC-DC芯片产生的负电压就是这样来的。而且PWM是可调脉宽的,所以可以调节输出的负电压大小。楼主看看这个图就知道了,把PWM信号加在场效应管的栅极即可。二极管最好用1N4001。
5、可以将24v的直流用7815降低後输入下面电路试试,注意 的电压只适用那个+ - 5v的部份不可以跟其他部份共用。
一文看懂经典BUCK-BOOST负电压电路
1、BUCK-BOOST是一种经典的负电源架构,属于斩波器的一种,广泛应用在OLED驱动、音频等领域,其基本架构见下图,与BUCK、BOOST一样,BUCK-BOOST也是由基本的开关、二极管和电感组成。
2、图1展示了常规的BUCK降压电路,它实际上也能通过调整参数,实现负电压输出,与正电压输出的性能相当,且电源质量保持在高水平,见图2。图2:BUCK降压电路负电压输出实例 两个电路的元器件选择已考虑到实际应用,可以直接使用。
3、有几个因素可能导致Buck电路关机时出现负电压现象。首先,CUK电路设计上要求使用两个电感和一个电容(除了滤波电容外),而Buck和Boost变换器只需要一个电感。其次,CUK电路能够输出负电压,这是其独特之处。再次,CUK电路采用电容作为储能元件,提供的电流相对较弱。
4、而过了死区时间后,下管MOS S2被导通,放电路径为电感-负载-MOS(二极管被MOS短路),MOS的导通阻抗很小,所以此时VSW的负电压很快从-0.7V衰减到0V,而后又进入死区时间,负压又变为大约-0.7V。
5、buck电路示波器一通道是负的原因如下:CUK电路需要两个电感和一个电容(不包括滤波电容),而buck和boost只需要一个电感;CUK电路输出的是负电压;CUK电路使用电容作为储能元件,提供的电流比较小。
6、请参考Buck-Boost斩波电路,它就可以产生负电压。一些电荷泵电路也可以产生负电压。